情感信息网

首页 / 分手挽留 / 正文

怎么挽回丧偶的婚姻,如何挽回一般婚姻

阿龙 分手挽留 2022-10-18

大家好,我是情感网官方合作咨询师辰宇,也是国家最高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生,国家一级婚姻家庭咨询师!

image

和亲密的人沟通,你不仅要听到内容,还要听到情绪,点击,添加老师,回复:爱情,赠送你正确的长期关系相处之道,教你了解女人心理,两性思维差异!教你正确沟通!

陈建斌的中国式浪漫让蒋勤勤真的很无语,而且钢铁直男声称,我们的浪漫主要还是为了吃菜!

陈建斌带着老婆订了一个包厢,并且是声称这里的气氛就是要让老婆蒋勤勤体验到一种浪漫幸福的感觉。可说真的,整体下来完全感受不到一点陈老师的浪漫情怀,而且这一点也让老婆蒋勤勤真的很无语,这样的钢直男让她又好笑又生气。

陈建斌声称这是我为你私人定制的浪漫,不仅仅是有花而且还是烛光,想必这时候的蒋勤勤内心里乐开了花,难得有这么一次机会。对于陈建斌还主动提出我来点蜡烛,这一点也正合蒋勤勤的心意。

可真是铁骨铮铮的钢直男浪漫不会超过三秒,陈老师没有任何的浪漫开场词,直接是做任何式的声称,那就开吃吧,咱们主要是为了吃菜。好一个我们是实用主义者,这一点连蒋勤勤也没有料到。

还没吃多久,陈建斌看到蜡烛已经掉了下来,声称要不把它给熄灭了吧。这时候的陈老师心中完全是没有了浪漫,他早就把这一场属于蒋勤勤私人订制的晚餐忘记得一干二净,网友们看到这里也声称,太钢了,太直了,简直是受不了。

这也正是应证了那一句,我们只是来吃菜吃饭的。陈老师眼里的中国式浪漫就是活生生的:不讲究浪漫,少说话,多吃菜,摆酒也是为了把人喝醉!看来文武哥哥的浪漫指数可以说是基本为零!

交流不等于沟通

在《幸福三重奏》第2期里他们是这样互动的:俩人散步回家,蒋勤勤大着肚子做了一顿“蒋氏荞麦面”,这厢还没做完,那厢已经吃光了。

蒋勤勤问她老公:“是不是特别好吃?”陈建斌回答他老婆:“吃饭要吃到时间点儿上,饿过村儿了或者不饿,饭都不好吃;正饿的时候再寻常的饭也像肉一样,特别好吃。”

我看得很堵心,他完全不知道他老婆在表达什么。她说一,他就说二,然后搬出一堆理论证明他说的“二”是多么多么有道理。

这让我想到我的闺蜜,有一次她下班后马不停蹄地忙完家务,她老公正窝在沙发里玩手机,她倒也不生气,只是说:“我的腰快疼死了。”她老公马上来一句:“我的腰也很疼,要不咱们去办两张健身卡吧?”她本来就是觉得累,她老公的话一出,她简直怒不可遏:“你的意思是说 ,你腰疼治好了我腰疼?”她老公则一脸茫然地看着她。

生活中像这样的互动简直数不胜数,你以为你是在跟对方交流,但你们却没有真正沟通过。因为交流不等于沟通。

交流是在事实层面谈论事件的对错、好坏,以及怎样才是正确的。而沟通则是在情感层面表达和接收情绪:我不在乎你说的正确与否,我只在乎你说的背后隐藏了什么,因我知道那些没有被说出的才是真正的内容。

沟通的好处在于,它能让我们活得满足、充盈而真实。

人是情感的动物,没有情感的流通,人的生命质量将大打折扣。当一个人能准确捕捉和回应另一个人的情绪,另一个人就有了安全感。因为自己被理解了,对方明白自己在说什么。这就相当于一个确定的东西,有它托着,我们不会掉到深不可测的地方去。

对于情绪层面的回应,有一个专有名词叫作“被看见”。被看见的人总会获得更多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而不被看见的人,也许不能称作“人”,只是一个“物体”而已,没有活着的感觉。

有个朋友跟我讲了她做的一个梦:她在一间闹鬼的露天仓库里游荡,她看见地上有一头浓密的长发追着她跑,她吓得像提线木偶一样攀上仓库的墙头,却发现墙头上也满是头发;她只好又下来,逼迫自己回过头去看看那头长发到底是什么。

然后她就看见了一个小女孩儿,大概四五岁的样子,小小的白净的脸儿、齐腰的长发,正哀求地看着她。她走过去,蹲下身来,抱住小女孩儿失声痛哭。

我并不是在说这个梦如何,我想说的是,她在第二天中午把这个梦讲给了她所谓的“典型工科男”老公,那个男人一边吃着饭,一边一反常态地说了句:“你挺伤心的哈!”

朋友说:就那一句话,我就可以原谅他以前所有的心不在焉。

我也深受感动。也许那个梦表达的情绪太明显,以致再“木头”的人也会有感觉。但朋友的老公没做任何评判或问为什么,只是反馈了她的真实情绪。这就足够了。他“看见”了她的伤心;她也知道,他可以允许她伤心;她是轻松、自由,也是被他尊重和看重着的。

想学习更多伴侣间的沟通技巧吗?想学会更快的理解对方的话中话吗?点击,添加老师,回复:爱情,赠送你正确的长期关系相处之道,教你了解女人心理,两性思维差异!教你正确沟通!

犹太人哲学家马丁.布伯曾经说过:当两个人真正的、人性地建立联系,上帝就是他们之间激荡的电流。

什么是上帝呢?就是你相信的一切东西,你的本真。当我们真正和对方沟通的时候,一个“通”字就代表了两个人之间的畅通无阻,这是多么美好的体验!

image

为什么如此多的人不知道沟通为何物?

既然人与人之间建立真正的联系如此美妙,那为什么太多人仍然在情感上拒人以千里之外呢?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他们从没有“被看见”过

当你粗暴地打断孩子的哭声,你只是嫌他烦,却不懂得他装不上玩具的挫败;当孩子追问你去哪里、做什么、何时回来,你吼他管得多,却不明白他“失去妈妈”的痛苦到底有多深。你只是看见了事情的表面,却没有看到情绪本身。在类似的反应和回馈下长大的孩子,当然也没有能力“看到”他人的真实需求,而只能在事实层面进行交流。这就是代际传承。

时代因素

在不远的以前,我们的社会从不讲究“个体化”,而强调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服从”意指行为,且只关注行为的对错,不在乎感受。似乎感受是无用的东西,它只配呆在阴暗的角落自生自灭。当整个社会都如此的时候,个人很难把自己的感受摊在天空下晒太阳。

受过创伤

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上大学的女孩儿放寒假回家时,把自己省吃俭用的钱用来买了一束百合花送给妈妈。她本以为妈妈会很高兴,但妈妈却破口大骂,骂她败家仔儿,骂她不好好学习只知道干些没用的事,骂她不懂得父母的辛苦。

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骂,居然骂了整整一个假期。从那以后,这个女孩儿在文章里写道:我再也不相信我的善意和表达美好的举动会被温柔对待,我没有兴趣再去做了。

在你的记忆里,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些像这样被误解之后失去原有信念的细枝末节呢?

没有这种意识

曾有一个男性读者问我,为什么女人那么矫情总也哄不好。我说:你知道她需要什么吗?他说:她让我买一条什么牌子的裙子送给她,我说钱都在你手里想要什么自己动手不行吗?我又不小气!她就不干了,一个星期没有理我,我都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很多时候”不知道做错了什么“就是最大的错。如果你知道”错“在哪儿,还可以改变,不知道,就相当于它是不存在的。没有什么比”我用情感伸向你,你却用逻辑和公式回馈我“更让一个人受伤的了!

如果我们想让自己幸福或带给另一半幸福

就一定要习得在情绪层面沟通的能力

image

建立这种意识

有人说,对话的信息是分层的,第一层是事实层面,即一件事情的过程是什么;第二层是认知层面,说的是对这件事的态度和看法;第三层是情绪层面,即我通过诉说这件事,我真正想要表达的需求是什么。

我们至少应该了解,当对方向我诉说什么的时候,TA的话里有三层表达,哪怕我还不清楚这三层的具体内容,但我可以做好倾听的准备,慢慢搞清楚TA到底在说什么。

诚实地表达自己

我们得不到想要的,不是因为对方不给或给不了,只是因为对方不知道我们想要什么。也许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只能通过哭闹、耍脾气、冷战或其他拐弯末角的方式才能得到想要的,也许我们什么都不想要只是想被安慰被哄一哄。你要知道,伴侣并不是当初的父母,你和父母之间的情感连接是断的,并不代表和伴侣之间也一定是断的,至少你可以勇敢地把想法和感受说出来,去试一下嘛!

找一个你在他面前可以“被看见”的人去沟通

心理咨询师最有“看见他人”的能力了,你可以找一个匹配的咨询师,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去谈自己的感受。长此以往,当你的各种奔突在胸中的情绪被命名、被理解,你也就拥有了在情绪层面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看到自己的脆弱和需要,学会爱自己

只有先让自己充满能量,才有能力去关注他人。不给自己设置“应该”这个按钮,做什么事情要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哪怕对于某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也要去体会它背后的动机,然后把“不得不做”变成“我选择做”。当我们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愿望,我们就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实现它,这将会令我们充满能量感。

锻炼自己的情绪捕捉和情绪回应能力

当我们听到一些不中听的话或负性情绪语言时,这是我们锻炼自身情绪捕捉和情绪回应能力的绝好机会。因为感受来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只有当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时候,人们才倾向于用责怪、埋怨、愤怒的语气去跟旁人互动。此时我们不妨全身心倾听,放下先入为主的评判去体会对方的心情,然后及时将自己捕捉到的信息反馈给对方。

image

卢森堡博士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沟通》中这样说道:如果今天的生活是无情的,那是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它的无情。我们的转变与世界的状态息息相关。而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

当我们明白,只有沟通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真正的连接在一起,从而让爱意流淌,我们也就不难做到改变自己原本不适合的沟通方式。自己变了,周围世界也就发生了改变。它会在我们与他人的真情互动中渐趋丰盈,这是幸福的源泉。

和亲密的人沟通,你不仅要听到内容,还要听到情绪,点击,添加老师,回复:爱情,赠送你正确的长期关系相处之道,教你了解女人心理,两性思维差异!教你正确沟通!

编辑推荐

靠谱干货

编辑觉得不错的文章推荐给你!

关于我们

有合作等事宜,可联系我们:
邮箱:wubupua#qq.com (将#改@)

关注&交流

订阅本站

订阅本站获取每周更新邮件提醒,不错过任何一篇文章!